7月23日,近日,黄茅峡水库工程在清远英德大湾镇正式开工建设。这项以防洪为核心的综合工程,建成后年均输出1亿千瓦时绿电,保障12万亩农田灌溉,标志着北江防洪体系进入“联防联控”新阶段。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流经韶关、英德及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北江洪水主要由锋面雨造成,多发于5-7月,北江流域河系呈对称的叶脉分布,为扇形集水面积,汇流时间短,洪水容易集中,来势凶猛。
目前,北江已建成由乐昌峡水利枢纽、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潖江蓄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河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但在近年极端天气下,连江中下游城镇仍常受淹。黄茅峡水库工程的兴建,正是为补上这一短板,该工程已入选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并获首批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黄茅峡水库工程位于连江英德市大湾镇区下游6公里处,属II等大(2)型,总库容5.62亿立方米,工程估算总投资135亿元,以防洪为主,结合航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工程建成后,将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缓解广州、佛山、清远等城市防洪压力,减少飞来峡库区临时滞洪区启用几率,预计年均输出1亿多千瓦时绿色电能。同时,还建成Ⅳ级航道体系,延伸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至连江腹地,为英德灌区提供12万亩灌溉水源。
此外,该工程创新亮点颇多:采用抬田技术减少征地成本,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探索水利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创新建管机制,由粤海集团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飞来峡、乐昌峡、黄茅峡三大水利枢纽联调联控。
据悉,移民安置规划覆盖北、中、南三大片区,分别保障5250名、11550名、2200名群众安稳生活。作为连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黄茅峡水库的启动标志着广东在北江防洪体系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完善连江流域中下游防御体系、筑牢水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来源:广东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