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国别市场 » 正文

国际观察 | 断气、限价、海上风电提速……9月国际能源抢先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14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核心提示:9月国际能源观察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和能源价格走势扣人心弦,市场对

9月国际能源观察

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形势和能源价格走势扣人心弦,市场对地缘风险和突发事件异常敏感、脆弱。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因多处设备故障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受此影响,天然气市场再度紧绷。

◆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角力影响下,国际油气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供需矛盾进一步被放大。9月2日,七国集团财长就限制俄罗斯石油价格达成协议。9月5日,“欧佩克+”决定10月小幅减产,这是主要产油国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月度产量。对于消费国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举措,随着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目前的市场供应已经趋紧。

◆今年夏季,欧洲多国经历极端高温天气,高温不退、干旱严重,对电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叠加“北溪1号”无限期停运的影响,本就吃紧的能源供应愈发艰难,欧洲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能源保障困境。随着天然气价格走高,欧洲电价也迎来历史新高。

◆多因素影响下,欧洲能源危机已持续较长时间。欧洲各国出台节能提效等干预措施,以应对能源供应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除多渠道增加天然气及原油供给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波罗的海周边各国加强能源安全和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

“北溪1号”管道无限期关闭,全球天然气市场走势难测

8月19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宣布,“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唯一一台仍在运行的涡轮机将从8月31日起停机检修三天。原计划设备养护工作结束后,“北溪1号”将恢复每天3300万立方米的供气量。然而,事态发展超出预期。9月2日,俄气表示,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最为重要的输气管道之一。因上半年经历了数次降气和计划外检修,今年以来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出口至欧洲的输气量大大降低。据悉,截至9月1日,已有13个欧盟成员国完全或部分切断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随着此次俄气宣布“北溪1号”无限期关闭,欧洲能源市场再度紧绷。

就在此前不久,8月23日,美国自由港LNG公司表示,自由港部分LNG出口设施运营恢复时间将从10月推迟到11月,而全面恢复运营预计将在2023年3月。自由港是美国最大的LNG出口终端之一,约占美国LNG出口能力的20%,于6月8日发生爆炸后,目前自由港LNG设施正在维修中,重启时间推迟,意味着更多的天然气将滞留在美国,无法出口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与此同时,挪威和英国多处气田和设施相继开展年度检修,在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欧洲天然气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据统计,截至今年夏末,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至250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较初夏上涨2.6倍。最高价达到3541美元/千立方米,接近3月7日创下的近3900美元/千立方米的纪录。俄气9月1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前8个月天然气产量为288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4.6%,对非独联体国家天然气出口量为82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491亿立方米,降幅约为37.4%。俄气预计,今年秋冬季天然气价格将上涨至4000美元/千立方米以上。

为应对天然气供应短缺,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出台相关措施节约能耗、提高能效。8月9日,欧盟各成员国7月达成的削减天然气用量协议正式生效。根据协议,欧盟成员国将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根据各自选择的措施,将天然气需求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基础上减少15%。要达到这一目标,欧盟成员国需要节省共计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用气大户德国需节气约100亿立方米。这一削减天然气需求的协议最终能否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

截至8月28日,欧盟已存储过冬所需79.94%的天然气,正接近完成此前设定的目标,即存储的天然气在11月1日前至少达到总容量的80%。德国政府8月28日宣布,该国天然气存储量增长快于预期,有望提前1个月完成储气量达到总容量85%的目标。如果储存设施被最大限度地填满,这些储量可缓解欧洲当前天然气短缺困境。但是,在俄气供应中断、其他替代气源无法快速弥补之际,寒流等低温天气可能会迅速耗尽库存,欧洲能源危机的威胁仍在。

巨大天然气缺口迫使欧洲近月来持续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包括加大自挪威等供应国的天然气进口量,与阿塞拜疆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自阿进口天然气逐年递增,与美国达成大额LNG交易等。短期看,欧洲天然气供应将持续紧张,美国、卡塔尔等国LNG将更多流向欧洲,流向亚洲的份额减少。2022年上半年,美国成为最大的LNG出口国,欧洲国家自美国进口的LNG同比大增近1.5倍。卡塔尔统计局称,7月卡塔尔天然气以及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的出口同比增长90%,石油及其衍生品的出口同比增长35%。挪威官方于8月23日表示,挪威计划保持当前本国天然气的高产量至2030年,以满足欧洲的需求。据此前挪威官方预测,2022年该国天然气产量有望打破5年前创下的最高纪录,达到1220亿立方米左右,比2021年增加8%。而俄罗斯则努力在亚洲寻找管道气市场,据悉,今年1-8月,俄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0%,该管道于2019年底开始向中国供气,并计划到2025年前供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年。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不断蔓延,今年冬季全球天然气市场走向不确定性较大,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极高。一旦出现极端寒潮天气,可能令市场紧张情绪进一步发酵、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市场对地缘风险和突发事件异常敏感、脆弱的情况下,后市的发展或许更加复杂、多变、难以预测。

G7对俄石油实施限价,“欧佩克+”下调月度原油产量

9月2日,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已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声明称,只有在石油和石油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所制定的价格上限时,才允许对其进行运送。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对俄石油价格实施限制的计划“十分荒谬”,这将导致石油市场严重不稳定。如果不友好国家对俄能源价格设置上限,俄将开始向按市场条件运行的国家供应石油。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若欧盟实施价格上限,俄将不会再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9月5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举行第32次部长级会议,决定10月小幅减产,将该月的月度产量日均下调10万桶。这是主要产油国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月度产量。欧佩克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表示,鉴于对当前原油市场基本面和未来走向的共识,会议作出减产决定。在过去的三个月,由于市场担忧世界经济前景,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低。纽约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今年6月的每桶超过12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桶约90美元,回落至乌克兰危机前水平。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呈现相似走势。这是国际油价两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暴跌。

此次“欧佩克+”所做减产决定完全逆转了其9月份的增产做法。对于消费国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举措,随着欧盟因俄乌冲突而对俄罗斯原油实施制裁,目前的市场供应已经逐渐趋紧。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8月26日当周,美国紧急储备中的原油库存减少了310万桶,为4月底以来最小释储规模;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降至4.5亿桶,为1984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署在8月的原油市场报告中,预测2022年石油需求将增加210万桶/日,欧佩克同月的油市月报则认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为310万桶/日。业内有分析认为,目前美国石油行业钻探和投资活动的停滞,以及欧佩克国家在俄石油受到压制的背景下仍不愿增产,可能会将油价推高至每桶120美元以上。而美国及其盟友为俄石油设定价格上限的想法,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不稳定。更有观点认为,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跌至历史最低点,现在应当提高美国石油产量,而非与俄罗斯石油作斗争。俄专家预测,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任何干预都会导致油价上涨,而当世界经济走出停滞并开始加速时,石油价格则会出现暴涨。

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角力影响下,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供需矛盾进一步被放大,国际能源市场秩序面临新挑战,能源底线安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欧洲能源危机继续发酵,各国出台相关政策应对危机

今年夏季,欧洲多国经历极端高温天气,高温不退、干旱严重,对电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水电、核电、煤电以及太阳能发电均未能幸免。电力需求告急一定程度上提振发电用气需求。受此影响,7-8月西北欧天然气需求降幅较二季度收窄8个百分点。虽然欧盟计划今年8月至明年3月减少15%天然气消费,但刚性用气需求事实上很难削减。而俄罗斯近日宣布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无限期停运,对欧洲本就吃紧的能源供应可谓一记重拳,可以说,欧洲已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能源短缺困境。

早在2021年秋季,整个欧洲就已遭遇能源供给短缺。当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不足,天然气供应减少,能源资源价格开始大幅上涨。2022年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随后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2022年入夏以来罕见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使得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高温造成欧洲大陆河流、湖泊和水库蒸发量加大,极低的水位和蓄水量,不仅对水力发电有较大影响,核电厂冷却反应堆用水和燃煤发电厂的水路煤炭运输也受到波及。此外,高温天气也不利于太阳能发电,高温会导致光伏发电板功率折损、使用寿命缩短。在西班牙,持续的干旱导致水力发电量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意大利,过去12个月水力发电量减少40%。德国、法国等国也面临类似困境。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运通道,正常年份下,德国30%的原油、煤炭运输依赖内河航运,而内河航运中80%的运输量都在莱茵河上。目前莱茵河部分河段水深不足一米,大部分货船不能满载航行,煤炭运力减少使本已遭遇能源危机的德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7个月欧洲水力发电量比2021年同期减少两成,核能发电量减少12%。

如今欧洲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困境,与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密不可分,也与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直接相关。欧盟对俄罗斯的禁煤令8月11日开始实施。在此前4个月的过渡期内,欧盟增加了从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煤炭进口,但此举导致用煤成本上涨,在欧洲遭遇高温热浪用电量大增之际,进一步推高了电价。

随着天然气价格走高,欧洲电价也迎来了历史新高。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数据显示,法国与德国明年交付的电力价格分别在8月26日和8月29日冲破1000欧元/兆瓦时关口,均为历史上首次。另外,英国的远期电力价格也从6月的242英镑/兆瓦时飙升到现在的1000英镑/兆瓦时左右。过去一年,欧洲电价上涨了约10倍。在如今形势下,电价可能进一步上涨。

针对能源供应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多国出台干预政策。8月4日,德国经济部宣布,德国政府已同意从10月开始对天然气消费者征收附加费,以帮助天然气供应商应对天然气价格上涨。随后,8月18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将暂时降低天然气增值税,将税率由原本的19%降低至7%,以此减轻民众负担。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还公开呼吁经济部长哈贝克全面停止天然气发电并延长核电站运营时间,以避免在天然气危机之后出现电力危机的风险。目前德国正在转向使用煤炭,政府计划重启6.9吉瓦硬煤发电和1.9吉瓦褐煤发电,这可能在未来近一年时间里使发电用气量减少52%。

8月26日,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天然气电力市场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由于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从10月1日开始,英国能源价格上限将上调80%,即把目前的家庭年度基础燃气和电力封顶价1971英镑调高至3549英镑,明年或将进一步上调至6600英镑以上。英国此前每年对能源价格上限进行两次设定,但由于能源市场出现危机,年度基础燃气和电力封顶价的调整频率已改为每三个月一次。能源价格上限意味着供应方所设价格不能超过这一最大值。

9月2日,法国召开能源问题国防会议,呼吁企业和民众将政府公布的节约措施落实到位,法国政府的总体目标是将能源消耗减少10%。在天然气方面,法国政府将推动法国电力公司在今冬将目前处于停机状态的32台核反应堆全部启动发电,以缓解电力价格高企的局面。

欧洲国家加强能源安全合作,加快海上风电建设步伐

8月30日,波罗的海周边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德国等八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领导人,在丹麦首相官邸马林堡召开波罗的海能源峰会并签署“马林堡宣言”,同意加强能源安全和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会上签署的“马林堡宣言”还规划从位于波罗的海的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铺设一条连接德国、长约470千米的电缆,以便在需要时输电。

8月31日,丹麦新能源巨头沃旭能源(Ørsted)正式宣布,其建设运营的Hornsea 2海上风电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现已全面投入运营。该风电场装机容量1.3吉瓦,安装有165台风电机组,距离英国约克郡海岸89千米,可为超过140万户英国家庭提供低成本、清洁和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沃旭能源英国区域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性事件频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凸显了发展里程碑式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重要性,例如Hornsea 2项目,通过减少对昂贵的化石燃料的依赖,不仅可帮助英国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弹性,还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账单成本。

多因素影响下,欧洲能源危机已持续较长时间,除多渠道增加天然气及原油供给外,重启煤电、延迟关闭核电、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等多种措施都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项,欧洲光伏及储能的高景气度已经有所显现,海上风电由于审批及建设流程较长,短期内景气度体现或不及光伏充分,但中长期而言前景同样广阔。发展海上风电不仅有助于能源低碳转型,还将加强能源供应安全。在能源转型及摆脱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驱动下,欧洲未来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欧洲国家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合计达到144吉瓦,其中英国50吉瓦,德国30吉瓦,荷兰22吉瓦,2022-2030年间需要新增装机约116吉瓦,年均新增13吉瓦,较历史年均新增装机大幅增长。

波罗的海具有巨大的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德国和丹麦是目前仅有的在波罗的海拥有大型风电场的沿岸国家,8月29日,德国和丹麦政府表示,计划在波罗的海建设一个价值90亿美元的海上风力发电中心,该项目将于2030年开始运营,届时所生产电力足以满足41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除德国和丹麦外,波罗的海沿岸其他国家也在积极跟进。波兰希望到2030年能拥有6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到2040年达到11吉瓦;芬兰希望其第一个大型风电场能在2026-2027年投用,并在2028年投运第二个;瑞典目前有15吉瓦的项目正在申请许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都希望在2030年之前拥有自己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

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较早,现已逐渐成熟,相较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优势明显。数据显示,继2018年首个“零补贴”海上风电项目后多个平价项目相应落地,如今欧洲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欧洲风电整机制造商的海上风电业务板块发展强劲。如西门子歌美飒于2022年4月至6月间海上风电收获订单20.94亿欧元,同比增长14.3倍。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也培育起完善的海上风电制造产业链,部分环节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相对欧洲的海上风电制造企业,国内制造企业扩产和交付能力强,制造成本低,成本优势明显,未来或将在欧洲市场放量过程中受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