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承包市场分析 » 正文

风口之下“新三样”的全球化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5
核心提示:面积仅有735平方公里,人口600万的新加坡,正在成为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布局的热土。今年7月,宁德时代与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开

面积仅有735平方公里,人口600万的新加坡,正在成为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海外布局的热土。

今年7月,宁德时代与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开发商VandaRE签署电池供应订单。VandaRE将向宁德时代采购总计2.2吉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其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的光储一体化项目。

不只宁德时代,截至目前,包括亿纬锂能、天赐材料、湖南裕能、星源材质、天力锂能等在内的众多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纷纷宣布在新加坡设立投资公司,将其作为出海首站,以撬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从东南亚到中东,从非洲到拉美,从中亚到欧洲……当前,在全球能源正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新三样”企业依托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本竞争力,正在掀起新一轮“出海潮”。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投资环境趋紧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依然活力满满。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哲表示,“新三样”企业的海外布局热度不减,正由“产品出海”迈向“产供链出海”,推动我国对外投资披上绿色“新装”。

“新三样”企业加速全球产能布局,构建本地化生产、配套和服务体系。在动力电池领域,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头部锂电产业链企业正加速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海外市场正快速成长为其业务的新蓝海。在光伏领域,晶澳科技、晶科、天合等光伏企业纷纷加快在中东、非洲等地区投资建厂步伐,推动组件及原材料本地化生产,逐步构建本地化、闭环式产业链结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长城汽车、北汽福田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在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建设制造基地,完善售后服务和品牌网络建设,拓展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样”企业出海的带动效应正日益显现,产业协同出海之势愈发强劲。据张哲介绍,在上游环节,我国企业加快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布局锂、镍、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强原材料供应保障能力;在中游环节,设备制造和组件产能项目加快落地,推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环节在海外集聚;在下游环节,我国企业同步建设本地营销、金融、售后等服务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出海,逐步在海外构建完整的价值链生态。

尽管如此,“新三样”企业出海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张哲举例说,欧美强化本土绿色产业扶持,部分国家抬高中资企业投资门槛;部分企业的海外投资缺乏协同性,产业链供应链延伸能力不足;地缘政治紧张、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对企业“走出去”形成一定制约。下一步,“新三样”企业应加快海外关键节点布局,推动形成全球“研产销”一体化体系;强化与当地政府和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提升本地化运营与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绿色领域经贸规则合作,提升企业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来源:国际商报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