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投资信保 » 正文

《中国金融》刊发进出口银行行长任生俊署名文章:谱写政策性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新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12
核心提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支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策的背后本质是政治,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重要论断,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将支持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外向型制造业银行”特色品牌,以实际行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作出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目前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33.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7%,连续十三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等特点,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原料、设备、能源和技术,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难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制造业都是创新最活跃、投入最集中、成果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经济领域。据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制造业始终是世界大国争夺产业链价值链控制力和话语权的主战场。近年来,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前瞻性布局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确保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掌握主动权,我国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更是政策性金融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过去五年,全国制造业贷款余额从16.3万亿元增加到27.4万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政策性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

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对包括政策性金融在内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推动制造业要素组合、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制造业是我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比例最高、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1%,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金融机构要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场景,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进。绿色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制造业在我国碳排放中占比较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当前,国家层面正在构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根据2023年1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我国已培育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截至2022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金融机构在大力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制造业全球竞争格局加速调整。当前国际局势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受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跨国企业供应链布局由传统的成本和效率导向,转向更加重视韧性和安全,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等趋势和特点。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数据显示,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制造业企业中,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一,而利润超过100亿美元的制造业企业中,中国大陆仅2家企业上榜。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需要制造业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金融机构要积极应对国际经贸规则和形势变化,提高全球化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全方位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政策性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进出口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在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十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从1994年的32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2.05万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6.4%大幅跃升至57.1%。截至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占境内贷款的比例接近50%,其中进出口信贷业务超过1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外向型制造业银行”。

一是践行初心使命,彰显政策性金融责任担当。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形态,政策性金融具有资金规模大、贷款期限长等特点,在特殊时期能够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托底护航”作用。在我国船舶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金融机构普遍持观望态度时,进出口银行坚决不抽贷、不断贷,保持船舶融资支持力度不减,通过优化客户结构、船型结构和融资结构,推动船舶行业实现“触底反弹”。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困难时,进出口银行创新政策性金融支持方式,率先推出多项纾困惠企政策,以最快速度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呵护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二是延伸服务半径,助力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作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银行,进出口银行始终以落实国家对外合作为己任。经过近三十年的创新探索,进出口银行的业务领域从支持进出口环节逐步拓展到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资源开发、工程承包以及建设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海外仓,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性“桥梁”和“纽带”。截至目前,进出口银行的国际业务足迹已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了数百家国内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伴随着高铁、船舶、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我国制造业支柱产业走向世界、打开国际市场。

三是优化产品组合,支持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为推动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提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进口信贷、出口信贷、境外投资贷款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进出口银行创新推出科技创新研发贷款、制造业转型升级贷款等多款特色金融产品,从研发、进口、生产、销售、“走出去”等各个环节,为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流程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其中,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200亿元。

四是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政策性普惠金融新路径。2017年,进出口银行在政策性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逐步构建“转贷+直贷”双贷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一方面,将政策性金融的中长期资金优势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服务优势相结合,共同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创新开发“保理E贷”等金融产品,依托线上运营场景,加大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上配套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累计支持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30万户。

奋力谱写政策性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新篇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进出口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创新性、精准性、有效性,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

一是坚守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性银行政治属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持续支持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让企业练就更多“独门绝技”和“撒手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在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碳捕集等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同时,兼顾高碳行业减污降碳、节能降耗,科学有序推进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是丰富政策性金融服务场景。发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作用,积极融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推动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助力打造更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为制造业国际合作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用好海外业务优势资源,在国别、行业、财务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跨境投融资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搭平台、汇资源、拓渠道、优市场。

三是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效能。立足机构精练、人员精干的特点,最大化政策性金融“乘数效应”。加强同业合作,积极牵头组建银团贷款,引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制造业。发挥小微企业银行转贷款带动作用,帮助制造业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放大政策性金融增信效应,构建“政策性贷款+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生态圈,破解初创期、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题。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线上化、批量化营销模式,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金融需求。

四是提高政策性金融服务水平。发挥长期深耕制造业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化产业研究品牌,准确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完善绩效考核、审批授权、不良容忍、尽职免责等内部制度安排,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借助工商、税务、司法等外部数据,创新风险评估方式,优化客户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制造业金融服务团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进出口银行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创新探索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政策性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