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采网 » 会员动态 » 正文

下一站坪山!深圳首条“东部快线”开通运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8  来源: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10月28日,中铁六局参建的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开门迎客,这是深圳东部首条地铁快线,也是延伸至坪山的首条地铁线路,列车采用自主

10月28日,中铁六局参建的深圳地铁14号线正式开门迎客,这是深圳东部首条地铁快线,也是延伸至坪山的首条地铁线路,列车采用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最高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全程通行时间约55分钟。

深圳地铁14号线总长度50.32公里,共设18座车站,连接起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个区。中铁六局广州公司承建了石芽岭、六约北2个地铁站点的前期工程、土建工程、预留预埋工程、土石方工程等;交通分公司承建了土建三工区,共“一站四区间”,承建隧道全长16635米;电务公司完成了两站四区间及一座中间风井的常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任务。

为“毛细血管”做手术

回忆起当时修建石芽岭站、六约北站的过程,广州公司建设者们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就像给毛细血管做手术一样!”他们口中的“毛细血管”,就是庞大复杂的地下管道网络。由于两个车站地处城市中心区,周边居民小区、办公楼和工厂林立。在平均宽度不足30米的基坑作业区里,电信、通信、电力、雨水、污水、给排水、燃气等管线管道共计108处,需迁改管线管道长度约6259米,改迁各类绿化树木2445株……要想做好一台台精密的“建设手术”,实属不易。

困难面前不退缩!项目部周密部署,开出了一张张布线“良方”。先用管线探测仪对底线管线进行全方位勘探,掌握管线埋深、走向、类别等信息。在熟悉管线位置后,制订管线开挖的“搬家”方案:对于电信、通信、电力等有余量的管线,采取直接拨移的方法,将管线拨移至施工范围之外,确保施工畅通无阻。

对燃气管、砂浆抹口管等对沉降特别敏感的管线,建设者在管线上设沉降监测点,24小时检查连接点状况,定期维修调整。在管线附近施工时,严禁机器开挖,一旦接近管线上部时,就改为人工开挖。管线暴露后,立即对管线进行支托和吊挂,待管线保护好后,才进行下部的土方开挖。

对于雨水、污水、给排水、燃气等需要迁改的管道,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跑气漏水,项目部在迁改前,提前联系相关产权单位断水断气,使用专门托管机,将管道运送至规划位置,用高频电阻焊重新焊接钢管、铸铁管等,用电熔接方式重新连接PVC管……通过重新焊接铺管,建设者为地下作业施工开辟了开阔有序的建设空间。

比地岩更硬的是决心

进场伊始,坚硬的地岩就给广州公司建设者们来了个“下马威”:钻机从地面向下仅挖了2米,就遇到了硬岩。中风化角岩、微风化角岩等各类硬质岩,是开挖石芽岭基坑过程中的“常客”。“坚硬岩石一般抗压强度高,但是抗拉强度低。”经过多次地质勘查和技术研讨,项目部对硬岩地层采用了静态爆破的创新方法,利用岩石抗拉程度低的特性,运用液压岩石分裂机、膨胀剂、破碎剂对岩石进行开裂,在不使用炸药的情况下完成岩石破碎。

在深厚硬岩段钻孔时,传统工艺容易出现偏孔、塌孔等问题。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项目部最终引入了潜孔锤冲桩工艺,不停变化击打位置,对岩石进行适度回转钻、钻压。由于潜孔锤冲桩的冲击频率高、冲程低,不仅能够避免钻头对孔壁碰撞时出现的偏孔、塌孔,还能发挥其对硬岩层的强冲击力,实现快速破碎岩石。项目部不断总结破岩的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后形成了《深厚硬岩段钻孔桩快速成孔施工工法》。在硬核技术的助力下,项目部仅用45天便完成了西部基坑区间盾构始发站的五段主体结构,为盾构始发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深圳地铁14号线六中区间施工掘进过程中,交通分公司建设者同样面临着难啃的“硬骨头”:在强度高达211兆帕,以长距离全断面微风化极硬岩为主的地层面前,盾构机刀具显得格外脆弱,掘进不到50公分,刀具就会严重受损。一旦出现磨损或卷刃现象,刀具就不能使掌子面岩石产生破损,进而影响掘进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确保盾构机在掘进过程的刀具是完好的,我们只能及时停机,更换刀具,交替反复,才能保证盾构机一直掘进向前!”项目经理的话语斩钉截铁。

“岩层硬,意志更硬;困难多,方法更多。”项目部第一时间联系刀具厂家技术研制中心,结合岩石检测报告里面的矿物成分,抗压强度和掘进参数等,改良了适用于极硬岩地层掘进的刀具:将刀具由原来含碳量0.5%提高到了1.05%,将刀圈形式由原来的22毫米圆弧刃宽,调整为19毫米楔形顶刃宽。改良后,刀具磨损由原来的每环5.14毫米降低至每环3毫米,相较于之前的刀圈,使用寿命延长了20%。掘进过程中,建设者们坚持每掘进1环(1.5米),便停机测量刀具或更换刀具,有效保证了持续掘进、硬核开挖。

2021年7月11日,经过了473天的努力,六中区间左线隧道成功贯通。单环掘进更换14把新刀具,全线累计更换531把刀具……这一组“铁”一般的数字,是建设者们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同行点赞的建设“样板”

作为深圳地铁14号线车站空调冷源的“心脏”,冷水机房的构配件体量大、施工场地小、管线布置复杂。电务公司建设者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后,将装配式建造技术运用到冷水机房施工中。

施工中,电务公司4名建设者密切协作,运模块、吊管段、拧螺丝,一道道工序流水一般配合衔接,2台冷水机组、4台水泵、265米管道、136套螺栓各归其位……仅仅72小时,锦龙站的装配式冷水机房如“搭积木”般组装完成。

在这有条不紊的“六局速度”背后,是建设者们未雨绸缪的精心布局:冷水机房的构配件在场外同步进行精细化预制,待作业面交付后,建设者迅速将“机房模块”运输到位,结合二维码标识系统,利用管段和螺栓连接起各个模块,如同“搭积木”般快速拼装就位。

“相比传统冷水机房施工技术,装配式施工能够与车站土建施工同步进行,解决了施工场地受限问题。”项目部工程部长介绍到。新技术的应用,将原计划3个月工期缩短至3天,还减少了8%以上的安装主材及辅材消耗,仅锦龙站就节约人工费、材料费约12万元。

通过施工实践,建设者们总结提炼的《冷水机房管道装配式施工技术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三等成果、中铁六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BIM装配式技术在冷水机房中的应用》荣获了中国技术创新协会第三届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

放眼望去,施工完毕的冷水机房,各类设备管道排列整齐,标识铭牌规范鲜明,落地支架平直美观,硬朗大气的“工业之美”溢满整个机房。不仅如此,建设者们创新攻关的步履始终未停歇:发明的可拆卸式风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公共区装修中,利用BIM技术优化综合管线,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管线“碰撞”情况,让复杂繁多的管线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一项项硬核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了工程品质,守护了施工安全,助力工程提质增效。

建设者们坚持样板引路,制定出了样板支吊架、样板电缆、样板接线、样板机房等首件样板,设立了样板站、样板墙,统一工艺标准、施工流程,全线定标、全线推广,最终实现了全线第一家完成临水临电施工、第一家完成砌体结构首件验收、第一家完成综合管线首件验收、第一家综合管线BIM模型封模、第一家兑现400V电通目标、第一家完成车站制冷功能等“十项第一”,累计受到深圳地铁、中铁南方等各类奖励和表扬33次,实现了让“建设速度更快、工程质量更优、施工成本更低、绿色低碳环保”的建设初衷。

深圳地铁14号线是深圳东部首条地铁快线,更是深圳“东进战略”的主要交通线,地铁开通运营后将助力深圳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实向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