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承包市场分析 » 正文

“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23
核心提示: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体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建立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五是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

来源:中国化工报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