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提前完工;16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建成四方井、花桥等一批水资源配置节点工程,基本完成赣抚平原等5座大型灌区五年改造任务;赣江南昌枢纽主支投入使用……
2025年10月11日,江西省连续第二年召开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总结“十四五”水网建设成效,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会上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江西水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水安全保障。
现代化水网体系加快构建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是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区和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战略支点。江西地势南高北低,河网密布,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主要河流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形成覆盖全省面积97%的鄱阳湖水系。
水是江西最鲜明的底色,更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守护的战略资源。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江西水网,是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科学原则、满足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去年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57项骨干工程开工率提升至74%,全省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迈入快车道,较好地发挥了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叶建春在讲话中肯定当前全省水网建设各项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江西水网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战略格局。江西确立了“五河一湖汇长江,一环五带联百库”的总体布局,通过“一一五二”建“纲”、“五带多灌”织“目”、“百库多点”固“结”,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江湖两利、调控有序,绿色智能、功能协调”的江西现代水网。
“十四五”以来,在全省水利部门的努力下,江西水网从规划蓝图加速落地为现实图景。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已实现水网规划体系全覆盖,列入省级水网建设先导区的57项骨干工程已有42项开工建设。五河治理及中小河流“十四五”任务加快收官,康山等4座国家级蓄滞洪区正稳步实施,乐平水利枢纽提前完成节点目标任务,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
一系列水网结点工程投入运行,不仅筑牢了防洪屏障,更成为调控水资源的“超级枢纽”,江西水网体系更加安全可靠、集约高效。江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传彬表示,“目前,全省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十四五’任务即将顺利收官,‘十五五’谋划取得阶段成果,全省现代化水网体系正加快形成。”
多元融资破解资金瓶颈
江西水网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体系,建设项目多、投资大、任务重。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弱等特点,仅仅依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
如何破解水利建设中“钱”的缺口?
“既要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严、管到位,又要善用、会用、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水利发展生机活力。”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何铠向记者介绍,江西始终坚持把“两手发力”作为破题的一把关键“钥匙”,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探索适合省情的水利投融资模式,保障全省水网建设投入。
中央“输血”与地方“造血”并重——江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24年获得中央水利资金52.45亿元、增发国债197.0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2024年水利专项资金达43亿元,较上年增长7.5%。
金融工具创新激活“沉睡资产”——推出“前期贷”“节水贷”“碳汇贷”等金融产品,峡江灌区等13个项目落实“前期贷”10.7亿元;上犹县紫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作为中部首单、全国第二单水保碳汇交易项目,交易总价210万元。
社会资本“活水”注入长效运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模式,江西吸引三峡集团、南水北调集团等参与水网建设。梅江灌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负责后期运营维护,形成“建设—运营—收益”闭环。
2024年江西省水利投入超70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占比近36%,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贡献率分别达15%、20%和5%,为水网建设注入“活水”。
在江西水网建设推进会上,叶建春在总结时提出要求:要继续落实财政资金,争取银行贷款与社会资本投入,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多措并举扩大水利投融资规模。要按照“两手发力”要求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保障水利投资全年高位运行。
上下同欲落实水网建设任务
水网工程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推动水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上下同欲者胜。为达成这一目标,江西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加强统筹协调与监督指导,建立健全水网工程管理机制,严格把控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有力有效保障水网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在赣州宁都县梅江河畔,梅江灌区渠道如长龙般在山野沟壑间蜿蜒游走,一渠碧水通过支渠支管向田间缓缓流淌。宁都县洛口村晚稻迎来收割,村民李上日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以往农田灌溉靠天吃饭,自从梅江灌区通水以后,即便遭遇今年这样的干旱天气,水稻也实现了稳产增收。”
梅江灌区是江西水网的重要节点工程,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6.26亿元,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后可充分发挥现有水源作用与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南昌市安义县的吊钟水库是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当前正加紧施工,右坝枢纽工程提速推进,供水灌溉工程加快收尾,移民安置工程顺利启动,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69%,预计2026年12月完工,有助于提升区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十四五”以来,南昌市共落实全社会水利投资309.3亿元,接近“十三五”时期的5倍。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已于去年实现蓄水通航目标,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全面建成,赣抚尾闾灌区等骨干工程正快速推进,为全市水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江市把握“一库一策”原则,引导试点水库因地制宜,打造鲜明应用场景。共青城市打造多水源智能联合供水调度场景,通过模型预测与智能决策,供水保障天数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从“经验调度”到“精准调度”的转变。瑞昌市龙源水库,通过智能生态补水调度,成功解决了柳湖公园多年的“死水”难题,实现生态蝶变。
宜春市将幸福河湖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靖安县北潦河通过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带动沿线流域旅游、乡村民宿、特色农业等产业加速发展,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
吉安市水系众多、水量丰沛,“十四五”以来,新建中小型水库10座,除险加固近200座,整治重点山塘4000余座,增加蓄水能力6200万立方米。实施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及涝区治理等项目80余个,峡江灌区幸福灌片建成投用,井冈灌区先导工程即将开工,着力守护“赣中粮仓”。
行走赣鄱大地,水网不仅勾勒出水利工程的筋骨,更浸润着城乡发展的血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江西水网,以水利之为、水利之稳、水利之进服务好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更高水平的水安全保障。”罗传彬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