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设备材料市场分析 » 正文

“十五五”,绘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图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0
核心提示:站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启程的新起点,煤炭行业筑牢能源基石,用滚滚乌金为经济发展加满动能,同时加速转型融入绿色发展浪潮。“

站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启程的新起点,煤炭行业筑牢能源基石,用滚滚乌金为经济发展加满动能,同时加速转型融入绿色发展浪潮。

“十四五”以来,中国煤炭实现“顶得上、保得住”。全国原煤产量连年攀升,构筑起我国能源安全的坚实底盘;现代化矿山、高效储运加速布局,煤炭保供稳价能力显著增强;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迈向高端化、多元化。

展望“十五五”,中国煤炭面临新局面。当煤炭消费总量逼近峰值,行业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向绿色低碳要未来,绘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图景”成为必然选择。未来,乌金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书写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并进的时代答卷。

保供稳价,端牢“能源饭碗”

“近年来,面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抗震救灾、区域电力供应紧张等复杂局面,煤炭行业始终全力以赴,增产保供稳价,以高质量煤炭供应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首次跃升至47.8亿吨,比2020年增加了8.8亿吨。4年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

“十四五”时期,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2.1万亿元,一大批现代化煤矿、智能化煤矿建成投产,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在中煤陕西大海则煤矿,各类设备参数在地面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跃动,工作人员远程监测井下机械状态、控制设备启停,地上地下空间实时联通。中煤陕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座年产能2000万吨的煤矿顺利建成投产,不仅让中煤陕西公司的煤炭板块实现了规模化、智能化跃升,也成为了国家能源保供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网也不断延伸,运煤通道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由23.6亿吨提高到28.2亿吨,陆港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煤炭储备基地和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全国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在山东济宁的梁山港,晋、豫、鲁等地的煤炭乘火车到此中转,一箱箱煤炭被无人运输车运至码头,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熟练地通过屏幕和手柄将其调往船上,滚滚乌金沿京杭运河直达西南的电厂。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兵表示:“尽管近年来市场波动,但梁山港始终是沿运河最具影响力的煤炭集散中心之一,年吞吐量始终保持在较高位运行。”

优化结构,行业“提质向新”

在承担增产保供稳价任务的同时,我国煤炭生产结构也持续优化,“十四五”以来,全国煤矿数量由4600余处减少到目前的4300处以内。平均单井规模提升到140万吨/年以上,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主体。“十五五”时期,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全国将建设和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

而从产地来看,“十四五”时期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晋陕蒙新四省区2024年原煤产量达39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1.6%,“十五五”时期,我国煤炭主要产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大力发展优质产能,建设煤炭产能储备,夯实煤炭供应保障基础,延伸煤炭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建立煤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作为煤炭大市,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由2021年的6.4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8.94亿吨,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6.4%提高到18.7%。在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推土机和液压铲已实现远程操控,与无人驾驶卡车协同作业,“采、运、排”全过程的无人化运行,让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支撑鄂尔多斯的茫茫煤海涌出更多“乌金”。

在新疆,一批大型煤炭基地也加快建设、先进产能有力释放,2024年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了5亿吨,达5.4亿吨,比2020年增加了2.7亿吨,成为全国煤炭生产“新高地”。此外,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也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建设。

生产结构优化的同时,煤炭新兴产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刘金昌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煤化工产业经历从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高效能发展的关键转型,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加快推进,清洁高效、生态友好、多能耦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加速建设。

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厂管线纵横、铁塔林立,乌金在此变为无色透明的聚烯烃颗粒,等待进一步加工成为包装材料、玩具零件、塑料水管等。上述负责人表示,5年来,公司煤化工板块持续向高端化、多元化迈进,已累计生产聚烯烃361万吨,部分产品远销海外。2024年,二期项目启动,将新增90万吨聚烯烃产能,并打造煤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面向“十五五”,刘金昌指出:“我国煤化工产业要以低碳技术突破为核心抓手,以产业链高端化升级为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协同发力,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全面实现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战略目标。”

崭新起点,消费总量将迎峰值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煤炭消费总量从“十三五”开始放缓,并将在“十五五”达峰。“预计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在2028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这并不意味着达峰后就将形成‘拐点’、进而下降,而是在5—10年的平台期内小幅波动,可能增长也可能回落。”

张宏认为,未来“十五五”乃至“十六五”将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煤炭行业应该抓住峰值平台期这一过程,抓紧推动行业转型,使发展模式从扩规模、增量发展转向稳规模、零增量甚至减量发展。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思路、发展路径都将面临转型、提质和升级。

面向“十五五”,一批煤炭企业正结合自身优势,在继续承担能源保供任务的同时“向绿色要发展”“向科技要发展”,探索业务增长“新曲线”、新途径。

“未来,坚持存量做强、增量做优、总量做大是我们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上述中煤陕西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重点推进煤化工二期项目、大海则二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聚烯烃、煤炭产量实现翻番。争取超20亿吨的煤炭资源储备,开发2个煤电项目获批落地,推动新能源规模显著扩大。

在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一艘以液化天然气和储能电池为动力的船只从滑道下水。很难想到,船业公司的身后竟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这样一家煤炭企业。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宇说,集团未来发展不仅将聚焦能源和港航物流板块,坚持高端制造、智慧制造、绿色制造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预计到2030年,我们将引入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家以上,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矿山智能装备两大产业集群,届时制造板块将凸显‘增长极’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