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设备材料市场分析 » 正文

从三个关键数据看水利建设强大韧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1
核心提示:看建设进展——完成投资8797.9亿元;看投资渠道——落实社会资本同比增长46.7%;看民生福祉——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20.8万人。纵观

看建设进展——完成投资8797.9亿元;

看投资渠道——落实社会资本同比增长46.7%;

看民生福祉——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20.8万人。

纵观今年前三季度水利建设成绩单,“8797.9亿元”“46.7%”“220.8万人”这3个关键数据,精准勾勒出水利建设“稳”的格局、“进”的势头、“韧”的特性,充分彰显水利建设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的积极贡献。

8797.9亿元——水利建设蹄疾步稳

天山南麓,温宿大峡谷之中,一座高247米的超级大坝巍然耸立。

9月20日,随着重达200吨的水闸缓缓落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工程进入投产倒计时。待验收通过后,工程每年可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的缺水情况。

淮河岸畔,另一项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也迎来重大进展。

“工程盐城境内的新建陶圩河闸站、加固改造西排河涵闸和陈涛地龙等一批穿堤建筑物工程日前顺利完工验收。陶圩河闸站、陈涛地龙和西排河涵闸已在2025年汛期发挥作用,保障了渠北地区10多万亩农田灌溉和100多平方公里区域排涝需求。”淮河入海水道盐城段穿堤建筑物项目常务副经理刘占午介绍。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今年1—9月,湖南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二期、广东黄茅峡水库、广西邕北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福建新开工重大项目126个、完工重大项目84个;江苏水利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66.4亿元,超序时完成计划任务……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水利建设蹄疾步稳,国家水网加快构建。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797.9亿元,水利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放眼全国,水利建设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水利管理业投资仍保持3.0%的良好增长水平,展现出水利建设在扩内需、促投资、稳经济方面的强劲动能和发展韧性。

46.7%——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前不久,在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共同见证下,引大济岷工程在前期工作阶段就完成了量价协议签订。协议按照“使用者(受益者)付费”原则,明确实行“基本水费+计量水费”两部制水价,为工程建成后投产达效和水量消纳、实现长效良性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资本吃下“定心丸”。

9月底,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约120亿元的浙中水资源配置工程发布公告,拟引入不超过工程项目资本金12%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企业将按照出资入股浙江浙中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选择参与工程投资、建设、运营等阶段,从运营期供水收入中获得收益。

今年以来,多地水利部门举办民间资本投资推介会,越来越多的重大水利工程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社会资本1175.8亿元,同比增长46.7%,其中民营资本8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7%,增幅亮眼。

水利投资是长线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运营周期长等特点,社会资本加入的意义,远不止于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更在于以市场化逻辑重塑工程建管模式,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提供新支点。水利部近年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特别是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十四五”前4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1040亿元,是“十三五”的1.8倍。

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水利建设,是水利部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积极拓宽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水利部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组合拳”,释放水利投融资改革叠加效应,有力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利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02亿元,同比增长47.4%;银行贷款1351.1亿元,同比增长42.5%。

220.8万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国家水网众多“输水动脉”中,南水北调工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的项目,备受瞩目的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不仅肩负着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的重任,更为沿线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现在在家门口的项目上开挖掘机,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经过参建单位上岗培训,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村民李师傅,成为一名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的产业工人。开工3年以来,引江补汉工程累计吸纳当地群众就业超3000人次。

水利建设点多面广,用工需求大,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拓展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就业渠道。在水利工程施工所在地,像李师傅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群众还有很多。今年1—9月,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20.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79.1万人。

水利建设对增进民生福祉的贡献,远不止于创造就业岗位。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管,水利建设点多面广量大,涉及众多上下游行业企业,其影响渗透在生活、生产、生态等多个维度。

9月25日,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2025年第二批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通过改造灌排设施、新建调蓄工程、实施数字赋能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千年灌区焕新升级,进一步筑牢“西北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水利部将灌区项目列入水利领域“两重”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实施15处新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130万亩,支持实施14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进一步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水利基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十四五”收官在即,水利系统将咬定目标、加压冲刺,全力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 统计分析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统计分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