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忻高铁山西段的建设现场,正开展一场“智能建造装备大作战”。由铁五院研发的新型嵌套式轨排、轨排智能精调机、铺装机及分枕平台组成的“智能建造军团”,正以协同作战之势,在崇山峻岭间展现中国铁建的“硬核科技”。
这些智能化装备的集群式应用,不仅成功攻克了复杂地形带来的施工难题,更为这条“八纵八横”京昆大通道的关键工程注入了强劲动能,推动项目建设全面驶入“快车道”。
四大“黑科技” 啃下“硬骨头”
对于项目建设来说,雄忻高铁山西段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雄忻高铁连接雄安新区与山西忻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山西转型综改的重要纽带。其中山西境内约122公里的线路,穿越山区丘陵,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传统轨道施工常面临“调节难、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如何在这样的“复杂战场”上高效高质量完成建设?铁五院“智能建造天团”用四大“黑科技”给出了答案。
走进施工现场,四大核心装备正默契配合,各显神通破解难题——
新型嵌套式轨排(机械公司提供)
为后续施工稳定“骨架”。基于常规轨排框架的轨道几何形位调节原理优化而来,传统轨排调节时参数相互干扰,像“拧一个螺丝影响三个位置”。而它采用创新嵌套设计,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轨排内外套可以相互滑动、互不干涉,横向与高程调节独立运行,复杂地形下也能快速锁定轨道参数,在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稳定性与适用性方面具有优异效果。
轨排智能精调机(机械公司提供)
“毫米级”精度是它的“招牌”。它实现了自动化的轨排调节作业,无需大量人工手动操作,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接收测量小车实时采集轨排数据,快速执行精调指令,自动完成高程与轨向调节,一次能够完成多个方向和部位的调整,误差控制在±0.3mm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0,时间仅需要4-5分钟便可调完一榀,相比传统人工精调方式,大幅缩短了施工时间,尤其在大规模轨道施工中优势明显,彻底告别“人工反复测调”的繁琐,大幅提高了精调施工效率。
铺装机(机械公司提供)
自带“激光导航”的“大力士”。通过激光导向和定位传感器,精准抓取轨排并铺设到位,定位误差极小,轨道铺设速度加快。铺装机具备强大的机械动力系统和自动化操作装置,能快速搬运、铺设轨排或轨道板等部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可长时间连续作业,降低施工过程中因人工因素导致的间断时间,保持施工的连贯性。
分枕平台(机械公司提供)
轨枕的“智能快递员”。自动化分拣系统,可以根据施工需求,将轨枕按数量、位置精准配送至现场,再也不怕“轨枕断供”拖慢工期。其配备先进的升降机和输送装置,可实现轨枕自动分层、输送等操作,还能精准控制轨枕间距,减少误差,无需工人逐个吊装轨枕,降低劳动强度,大幅缩短了施工时间。
协同作战能力强 智能军团效率高
四大装备联合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效率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加快各施工环节进度,缩短轨道铺设与混凝土浇筑整体工期。
质量升级:高精度设备保证了轨道铺设与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后期维护成本,轨道平顺性、稳定性等关键参数全部优于设计标准,高铁运行更安全舒适。
成本降低: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投入,仅轨道精调环节,操作人员减少一半,且轨排安装便捷、使用寿命延长,减少材料更换成本。
降低风险: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频次,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多功能吊具:“智能建造军团”装备协同联动,让雄忻高铁山西段施工从“人为主导”转向“智能协同”,在复杂山区高铁建设中,实现精度、效率、人力、质量的多维突破,为同类工程树立施工装备应用标杆。
轨排就位(机械公司提供)
铁五院“智能建造军团”在雄忻高铁山西段的“实战”,不仅破解了复杂地形施工难题,更为同类高铁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范本”。未来,五院团队将继续研发更多智能建造装备,不断提升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全力打造“铁五院智能建造装备品牌”,切实提高行业竞争力、科技成果传播力、专业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甚至海外实现品牌推广,推动智能装备产品成为中国铁建乃至国资央企的“拳头产品”,擦亮“中国智造”金名片。